第47章(第3页)
被打得半死。
又在快死了的时候,
有人救了他。
李司净听过那道声音,
冷漠尖锐,像是记忆里外婆的声音。
可他从没在外公的日记里见到这样的事情。
就像是一场奇幻梦境,
是他想太多、看太多,杂糅出来的怪梦。
李司净本想问一问周社。
现在算了,
空剩了一腔怒火,埋怨自己怎么睡着了,
抱怨周社好端端的低头做什么。
李司净忍着额头消散的痛,
直盯着窗景绿树青山。过了山川桥梁,
蜿蜒盘旋,终于在三小时后,到达了贤良镇。
贤良镇是个不大的乡镇,顺着公路往前,
很快就顺着稀稀落落的房屋公路,进入了楼房林立、交通灯明亮的镇街上。
宏伟的敬神山在这座乡镇的公路尽头,似乎一直往前开,就能轻而易举的到达。
可李司净清楚,敬神山极远极宽广,唯有绕道前往李家村,才能稍稍窥见它绵延山脚一处趾痕。
这地方有着一套独特的祭祀传统,即使战乱、饥荒、禁止祭祀的时代,也没能断绝这一息的传承。
十年前更是吃起了时代红利,拿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誉,在政府大力推进下,翻找出了外公那时候做研究留下的资料,精心修改粉饰,准备打着传统民俗的名义,热热闹闹办一次三年大祭,吸引游客前来。
那时候,外公已经去世了六年,李司净才知道:
外公待在李家村,并不是耕田务农。
而是在当地史料几乎湮灭的情况下,重修了一本地方志。
他修志的地方,曾经是李氏祠堂。
等李司净再来的时候,李氏祠堂已经换下了老旧的牌匾,挂上了“贤良资料馆”的正经牌子。
和外公日记里写的废弃祠堂,截然不同。
拆下的门楣,又重新补好。
刮烂的壁画,又精心描绘。
步入这方祠堂,没有牌位、没有神像,举目可见的是远处大山,如同画作一般,框进了戏台砸空的后墙。
李司净刚一进去,就听到了解说的声音。